Search

【門診醫學】胃鏡做了也還好,怎麼胃痛治不好?
 
---------------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門診醫學】胃鏡做了也還好,怎麼胃痛治不好?
 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一位老婦人在花蓮看遍了大醫院
什麼檢查都做了,胃痛卻一直治不好
最後由家人帶著來到桃園來看
在確定沒有其他疾病的情況下
抗憂鬱劑治好了這位老婦人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胃痛治不好有許多可能的原因
首先要考慮是否是膽囊,胰臟等其他器官的問題
包含胃鏡檢查在內
如果沒有發現能夠解釋症狀的疾病
就有可能是"功能性消化不良"
.
"消化不良(dyspepsia)"
原本指的是任何上腹部的不舒服
"功能性"指的是找不到器官疾病,
因此懷疑為腸胃功能的問題
.
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要符合下列其中一項:
1. 上腹疼痛(每周至少1天)
2. 上腹灼熱感(每周至少1天)
3. 進食之後腹脹(每周至少3天)
4. 進食容易飽足(每周至少3天)
.
如果這些症狀沒有找到可解釋的疾病
又持續了足夠的時間
就能診斷為"功能性消化不良"
.
這個疾病的成因非常複雜
至今學界仍未完全了解
不過已經確定和腸-腦軸線,腸道微菌
與腸胃道的神經功能都有關聯
也與患者的社會心理因素有相關
是可能藉由心理影響生理的疾病
.
治療上與一般胃痛的治療十分相似
有根除幽門桿菌
使用制酸劑(氫離子阻斷或2型抗組織胺)
使用腸胃促動劑等
因此在一般胃病的治療中
可能就會治療到大部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
.
但對於治不好的案例,最大的關鍵就在於
能不能適時的使用"三環抗憂鬱劑"
因為這類藥物的作用範圍很廣
雖然要承受比較大的副作用
能夠同時發揮神經性止痛
以及腸胃道運動控制的效果
.
其中制酸劑治療對"飯後不適"較有效
腸胃促動劑對"飯後不適"較有效
三環抗憂鬱劑對"上腹疼痛"較有效
因此可以藉由症狀分類的不同
給予對症下藥的治療
.
由於症狀與心理社會因素相關
若藥物治療效果不足,也能考慮合併心理治療
但證據力沒有藥物治療來的高
原則上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的疾病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後回到這位患者的診斷是
廣泛性焦慮症合併功能性消化不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Tags:

About author
家醫科的訓練過程中,除了累積許多的醫學簡報作品,有感於民眾對本科的需求,也不斷在思考如何讓大家更了解家醫科,因此以圖文創作宣導家庭醫學與分級醫療的觀念,為更好的醫療環境貢獻心力
我們分享好懂的家庭醫學知識和推廣家庭醫師的觀念,編輯包括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林彥安、以及同心醫療體系民安診所院長何建翰。合作邀請敬請來信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